哈尔科夫、顿巴茨克为何成为俄乌战争焦点?二战时这里就是坦克的打卡圣地

发布日期:2024-03-24 04:19    点击次数:159

在俄乌战争中,哈尔科夫、敖德萨、顿巴茨克、赫尔松等地都成了焦点,它们不光在现在被俄、乌双方争夺,在战争史上也经常是众多火炮、坦克的打卡圣地。时代在变,这些地方的重要性不变,我们有必要充分回顾一这些地名背后的战争史。

在俄军和乌克兰军队的交战中,哈尔科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俄军甚至为他准备了200毫米以上的重型榴弹炮。俄军对加尔科夫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基辅,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哈尔科夫是乌克兰东部的工业中心,在二战中它才是决定乌克兰归属的地方。

哈尔科夫在二战中经历了足足四场大战,为了争夺这个人口最多150万人的城市,苏德两军投入了上百万兵力。苏德两军投入的技术兵器之多也足以让抗战时期的中日双方傻眼,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就损失了700辆以上的坦克,将近2000门火炮和4000门迫击炮;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苏军也丢下了足足5291门火炮和迫击炮,仅仅是两次哈尔科夫大战的损失就超过了日军二战火炮总数的一半(总数就是一万出头)。

哈尔科夫也是二战中希特勒最魂牵梦绕的城市,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第一次战役苏军没有进行激烈抵抗,只是匆忙撤出工业设备,所以一般不记录在案)前他就反复叮嘱德军将领,“…第二重要的就是南俄地区,特别是位于顿涅茨盆地,散布在哈尔科夫州的工业区,那里是整个俄国经济的基础,如果控制了这个地区,那么整个俄国的经济将会崩溃……”,还要求德军在进攻哈尔科夫时尽量避免使用重武器。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曼施坦因一度因为战术原因放弃了哈尔科夫,希特勒就像爱娃被抢走了一样,亲自飞到距离战场60多公里的曼施坦因指挥部,要德军不惜代价夺回哈尔科夫,把曼施坦因吓得够呛。

哈尔科夫同样是斯大林的心头肉,哈尔科夫是斯大林建立的两个政权的首都,它当过“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共和国”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斯大林在哈尔科夫投入海量的人力物力,把它建成了希特勒都眼红的工业城市。

哈尔科夫是T34 坦克的诞生地,哈尔科夫的马雷舍夫运输机械制造厂是苏联三大坦克工厂之一。它在冷战时期有年产坦克900辆的产能,占到了苏联3000辆坦克产能的近三分之一。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分到了哈尔科夫却没能利用好城内的工业产能,从2009年到2019年整个马雷舍夫工厂就为乌克兰军队生产了一辆坦克,其他产能全部供应国外。即便乌克兰严重缺乏资金,这种应用水平也只能让人怀疑他们和非洲很多地方看齐了。哈尔科夫还是俄罗斯莫斯科到黑海北岸的铁路中枢,是俄军控制乌克兰东部关键,和顿涅茨克等地的经济联系密切,自然是俄军的必争之地。

在俄军的攻击路线上还有苏梅,它生产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也生产125毫米坦克炮管,自然也被俄军看重。乌克兰的赫尔松州是苏联时代的造船中心,苏联解体后,该州的造船工业九成的订单依旧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州也是苏联时代的重要造船基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生产了包括瓦良格号在内的众多大型军舰,它也成了俄军进攻的目标。

俄军进攻的区域还有扎波罗热,这也是一个从历史到现实都很有必要夺取的地方。扎波罗热是著名的扎波罗热哥萨克的故乡,就是扎波罗热哥萨克建立了乌克兰第一个民族政权。扎波罗热哥萨克因为扎波罗热塞契而出名,这个塞契建立在第聂伯河的小霍尔迪査岛上,整个扎波罗热塞契人数常年保持在5000以上,占了整个乌克兰哥萨克人数的十分之一,因此也成了乌克兰哥萨克的代称。扎波罗热哥萨克在波兰、沙俄、瑞典、奥斯曼帝国之间反复游走,是17、18世纪东欧历史的一大变数,18世纪70年代叶卡捷琳娜女皇干脆拆除了扎波罗热塞契。

扎波罗热哥萨克政权对于今天的乌克兰民族狂热分子来说非常重要,他们都自认为是这个政权的继承人。扎波罗热地区也是苏联时期工业建设的重点,它拥有著名的扎波罗热冶金厂,这个工厂是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议建立,在1931年1月开工兴建的,1933年11月投产,是欧洲当时最大的冶金工厂。

乌克兰法西斯武装亚速营驻扎的马里乌波尔也是当年苏联的重工业基地,它建有苏联最大的马里乌波尔新管道工厂。俄乌两军反复争夺的斯拉维扬斯克在苏联时代也是工业重镇,它的斯拉维扬斯克重型机械制造厂生产焦炭化工设备,斯拉维扬斯克建筑机械工厂生产混凝土搅拌设备、矿山冶金企业所需的备件,斯拉维扬斯克机械厂生产龙门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

上述这些地点和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一起构成了苏联时代第聂伯河左岸工业区,吸收了大量俄罗斯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和俄罗斯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2015年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很有魄力,签署了拒绝和俄罗斯进行国防合作(包括重工业产品)的法案,直接造成了整个乌克兰的去工业化。乌克兰东部的工业区因此一片哀鸿,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更是经常遭到乌克兰民间武装袭击。乌克兰东部地区有苏联打下的庞大工业基础,也有浓厚的亲俄氛围,它的众多城市自然成了俄军进攻的目标。